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免费注册
书目查询
书 名:
作 者:
好书共赏
首页>>>道家類>>>内容详情
编号: CJ0001   部:子部   分类:道家類   积分:0
古籍名: 性命圭旨
作 者: 尹真人弟子
版 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在线阅读>>> 是   [图/文]        
内容简介

 性命雙脩萬神圭旨元集目錄

三聖圖 太道說 性命說 死生說 邪正說 普照圖 反照圖 時照圖 內照圖 太極圖 太極發揮 中心圖 火龍水虎圖說 日烏月兎圖說 大小鼎爐圖說 內外二藥圖說 順逆三關圖說 盡性了命圖說 眞士圖 眞土根心說 魂魄圖説 蟾光圖說 降龍圖說 伏虎圖説 三家相見圖說 和合四象圖說 取坎塡離圖說 觀音宻呪圖 念觀音呪說 九鼎煉心圖說 八識歸元圖說 五氣朝元圖說 待詔圖說 飛昇圖說
 

(三聖圖)

大道說

庖羲上聖。畫八卦以示人。使萬世之下。知有養生之道。廣成子謂黃帝曰。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赫赫發乎地。肅肅出乎天。我爲汝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爲汝入於穹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軒轅再拜曰。廣成子之謂天矣。周公繇易曰。君子終日乾乾。孔子翼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夫道也者。位天地。育萬物曰道。揭日月。生五行曰道。多於恒河沙數曰道。孤則獨無一侶曰道。直入鴻濛而還歸溟涬曰道。善集造化。而頡超聖凡曰道。目下機境未兆。而突爾靈通曰道。眼前生殺分明。而無能逃避曰道。處卑汚而大尊貴曰道。居幽暗而極高明曰道。細入刹塵曰道。大包天地曰道。從無入有曰道。作佛成仙曰道。佛經五千四十八卷也說不到了處。中庸三十三章也說不到窮處。道德五千餘言也說不到極處。道也者。果何謂也?一言以定之曰。炁也。原夫一炁蟠集。溟溟涬涬。窅窅莫測。氤氲活動。含靈至妙。是爲太乙。是爲未始之始始也。是爲道也。故曰無始。夫天地之有始也。一炁動盪。虛無開合。雌雄感召。黑白交凝。有無相射。混混沌沌。冲虛至聖。包元含靈。神明變化。恍惚立極。是爲太易。是爲有始之始始也。是謂道生一也。是曰元始。夫天地之太極也。一炁斯析。眞宰自判。交映羅列。萬靈肅護。陰陽判分。是爲太極。是謂一生二也。是曰虛皇。陰陽旣判。天地位焉。人乃育焉。是謂二生三也。是曰混元。陽之淸者。升上而煥麗也。則日月星辰布焉。故天左運。三光右旋。陽之淸者騰上。而會於陽也。故風雲動而雷雨作焉。陰之濁者重滯。而就地也。則海嶽奠峙。而五榖草木昌焉。故巖岫出雲。山澤通氣。陰陽之氣。閉而不通也。則雪霜結而凍氷焉。陰之濁者。積沍。而下凝也。穴巖幽藏而深邃。故五榖八石以錯雜焉。天地之中。陰陽正氣之所交也。聖人焉。仙佛焉。庻民焉。賢愚壽夭。寔所宰焉。胎卵濕化。無有息焉。是爲六合也。是謂三生萬物也。人禀絪緼之氣而生而長。至於二八之年。則九三之陽乃純。當是時也。豈非上德之大人乎?忽天一朝謀報渾敦之德者至。乃日鑿一竅。則九三之陽。蹄驟奔蹶。而去之。六二之中矣。由是乾不能純。而破於離。坤有所含。而實於坎。若夫至聖神人。能知道體太極之所以判。能知死生根本之所以始。能知乾坤陰陽之所以乘。能知天玄地牡之所以交。是以法乾坤之體。效坎離之用。握陰陽之柄。過生死之關。取坎中之陽。塡離中之陰。離陰旣實。則復純白爲乹矣。斯時補足乾元。復全渾敦。以全親之所生。以全天之所賦。是爲囫囫圇圇。一箇完人也。再加向上功夫。精進不怠。則金丹成。而聖胎圓。聖胎圓。而眞人現。眞人出現。變化無窮。隠顯莫測。而與鍾呂王馬並駕。亦又何難。奈何世人不明此道。盛不知養。衰不知救。日復一日。陽盡陰純。死而爲鬼。故紫陽眞人曰。嗟夫!人身難得。光陰易遷。罔測脩短。安逃業報。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終。若臨期一念有差。立墮三塗惡趣。則動 經塵刧。無有出期。當此之時。雖悔何及?故三教聖人。以性命學。開方便門。教人熏脩。以脫生死。儒家之教。教人順性命以還造化。其道公。禪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超大覺。其義高。老氏之教。教人脩性命而得長生。其旨切。教雖分三。其道一也。儒之聖教曰。安汝止。欽厥止。艮其止。止其所。緝熈敬止。在止至善。黃中通理。正位居體。思不出位。立不易方。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渾然在中。粹然至善。誠盡處。腔子裏樂處。方寸神明之舍。道義之門。活潑潑地。樂在其中。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天 不歸仁。退藏於宻。何思何慮之天。不識不知之地。難以悉紀。要而言之。無非爲此性命之道也。道之玄教曰。玄牝之門。天地之根。生身處。復命關。金丹之母。玄關之竅。凝結之所。呼吸之根。甲乙壇。戊已戸。心源性海。靈府靈臺。蓬萊島。硃砂鼎。偃月爐。神室氣穴。土釡谷神。靈根欛柄。坎離交垢之鄕。千變萬化之祖。生死不相關之地。鬼神覷不破之機。難以悉紀。要而言之。無非爲此性命之道也。釋之禪教曰。不二法門。甚深法界。虛空蔵。寂滅海。眞實地。總持門。彼岸淨土。眞境心地。極樂國。如來蔵。舍利子。菩薩地。光明蔵圓 覺海。般若岸。法王城。西方天堂。空中眞際。這箇三摩地。華蔵海。陀羅尼門。不動道塲。波羅蜜地。難以悉紀。要而言之。無非爲此性命之道也。儒曰存心養性。道曰脩心錬性。釋曰明心見性。心性者。本體也。儒之執中者。執此本體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體之中也。釋之空中者。本體之中本洞然而空也。道之得一者。得此本體之 一也。釋之歸一者。歸此本體之一也。儒之一貫者。以此本體之一而貫之也。余於是而知不執 中。不一貫。其能聖而孔子乎。不守中。不得一。其能玄而老子乎。不空中。不歸一。其能禪而釋迦 乎。惟此本體。以其虛空無朕。强名曰中。以其露出端倪。强名曰一。言而中。卽一之蔵也。一卽中之用也。故天得此而天。天。地得此而地地。人得此而人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於此也。皇得此而皇皇。帝得此而帝帝。王得此而王王。而皇帝王之大道。原於此也。聖得此而聖聖。玄得此而玄玄。禪得此而禪禪。而圣玄禪之大道。原於此也。帝皇之得道者。若羲農黃帝焉。仕隱而得道者。若老莊關令焉。侯王而得道者。若子房淮南焉。山巖而得道者。若鍾呂希夷焉。道之在天地間。成仙作佛者。歴歴不可以指數也。伏覩總仙 之傳。始知自古以來。冲舉者十萬餘人。拔宅者八千餘處。竒若子晉之驂鸞。琴高之控鯉。壽若李脫之八百。安期之三千。或住世而畱形。或厭世而尸解。復有道成而隱。但爲身謀。不肯遺名於世間者。豈勝道哉。是以深山妙窟。代不乏人。或隱或顯。寧具知乎?古之王公大人。折節下土。秖爲有道存爾。周子曰。天地間至尊者道。至貴者德。至難得者人。人而至難得者。道德有於身而已矣。先哲云。人身難得今已得。大道難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世人不明此身虛幻。是四大假合之物耳。速如水上 之漚。瞬若石中之火。人壽雖曰百年。迨其七十固亦稀矣。今以有限易摧之身。日逐無涯不測之事。一息不來。倐然長往。命未告終。眞靈已投於别殻矣。當斯之時。雖榮居極品。祿享千鍾。家豐無價之珠。室富傾城之美。悉皆抛下。非已有也。所有與之偕行者。平昔所作罪業而已。故云。萬般將不去。惟有業隨身。囘光集云。千年鐵樹花開易。一失人身再復難。悟眞篇云。試問堆金等山嶽。無常買得不來麽。呂純陽云萬刼千生得箇人。須知先世種來因。速覺悟。出迷津。莫使輪廻受苦辛。張紫陽云。休教燭被風吹滅。六道 輪廻莫怨天。三復斯語。能不憮然。失乎。夫人欲免輪廻。而不墮於世網者。莫若脩煉金丹。爲升天之靈梯。超凡之徑路也。其道至簡至易。雖愚昧小人。得而行之。亦立躋聖域。奈何世之脩眞者。志道而不專精。專精而不勤久。是以學者衆而成者寡也。尙書曰。知之非艱。行之惟艱。道經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聞而不行。道安能成。陳泥丸曰。我昔脩行得眞訣。晝夜功夫無斷絶。一朝行滿人不知。四面皆成夜光闕。馬丹陽曰師 恩深重終難報。誓死環墻鍊至眞。二公念生死 事大。無常迅速。發勇猛心。辦情進力。若不立此 大志。安能脫樊籠而超霄漢者哉!呂祖有云。辛勤二三年。快活千萬刼。蓋天有時而傾。地有時而陷。山有時而摧。海有時而竭。惟道成之後。乘飛龍。駕紫霧。翺翔天外。逍遙太虛。數不得而限之。命不得而拘之。眞常本體。無有盡時。囘顧世間之樂。何樂如之。嘗稽道德經曰。雖珙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此予道說之所由作也。

性命說
夫學之大。莫大於性命。性命之說。不明於世也久矣。何謂之性。元始眞如。一靈烱烱是也。何謂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氤氲是也。然有性。便有命。 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可分。但以其在天則謂之命。在人則謂之性。性命實非有兩。况性無命不立。命無性不存。而性命之理。又渾然合一者哉。故易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中庸曰。天命之謂性。此之謂也。廼玄門顓以氣爲命。以脩命爲宗。以水府求玄。立教。故詳言命而畧言性。是不知性也。究亦不知命。禪家顓以神爲性。以脩性爲宗。以離宮脩定。立教。故詳言性而畧言命。是不知命也。究亦不知性。豈知性命本不相離。道釋原無二致。神氣雖有二用。性命則當雙脩也。哉。唯賢人之學。存心以養性。脩身以立命。聖人 之學。盡性而至命。謂性者神之始。神本於性。而性則未始神。神所由以靈。命者氣之始。氣本於命。而命則未始氣。氣所由以生。身中之精。寂然不動。盖剛徤中正。純粹精者存乃性之所寄也。爲命之根矣。心中之神。感而遂通。盖喜怒哀懼愛惡欲者存乃命之所寄也。爲性之樞矣。性而 心也。而一神之中烱。命而身也。而一氣之周流故身心。精神之舍也。而精神。性命之根也。性之造化係乎心。命之造化係乎身。見解知識出於 心哉。思慮念想。心役性也。舉動應酬。出於身哉!語默視聽。身累命也。命有身累。則有生死。性受 心役。則有去來。有生死不能至命也。有去來不能盡性也。故盈天地間。皆是生氣。叅贊兩間。化育萬物。其命之流行而不息者乎。盖生之理。具于命也。盈天地間。皆是靈覺明光。上下照臨。日月其性之炳然而不昧者乎。盖覺之靈。本于性 也。未始性。而能性我之性者。性之始也。未始命。而能命我之命者。命之始也。天竅圓而蔵性地 竅方而蔵命禀虛靈以成性中天地以立命性 成命立其中有神命蔕元氣。性根元神。潛神於 心聚氣於身其中有道。性有氣質之性。有天賦 之性。命有分定之命。有形氣之命。君子脩天賦 之性。克氣質之性。脩形氣之命。付分定之命。分言之則二。合言之則一。其中有理。是以神不離氣氣不離神吾身之神氣合。而後吾身之性命 見矣。性不離命。命不離性。吾身之性命合。而後吾身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見矣。夫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乃是吾之眞性命也我之眞性命。卽天地之眞性命亦卽虛空之眞性命也 故聖賢持戒定慧而虛其心鍊精氣神而保其 身。身保則命基永固。心虛則性體常明。性常明則無來無去。命永固則何死何生。况死而去者。僅僅形骸耳。而我之眞性命則通晝夜。配天地。 徹古今者。何嘗少有泯滅也哉。嘗觀之草木焉。歸根復命。而性在其中矣。性而神也則花。花而實也。而命又在其中矣。自形中之神以人神中 之性。此之謂歸根復命。又嘗譬之男女搆精焉。而一點之善。落於子宮者。氣合之而爲命也。而性卽存于其間。其卽一陰一陽之相摶。而一點 落於黃中之中。以成性。乃妙合而凝。不測之神乎。此之謂性命妙合。奈妙合之道。不明。脩性者遺命。且并率性之竅妙。不得而知之。矧能煉之乎。非流于狂蕩。則失於空寂。不知其命。未後何歸?脩命者。遺性。且并造命之功夫。不得而知之。 矧能守之乎。非執於有作。則失於無爲。不知其性。刼運何逃。卽二氏之初。亦豈如是乎。吾聞釋迦生於西方。亦得金丹之道。是性命兼脩。爲最上乘法。號曰金仙。呂祖亦曰只知性。不知命。此是脩行第一病。只脩祖性不脩丹。萬刼陰靈難入聖。豈但如今之導引者流。而以形骸爲性命焉已哉。又豈但如今煉神煉氣者流。而以神氣爲性命焉已哉。又豈但如今脩性脩命者流。而以性命爲性命焉已哉是皆不惟無益於性命。 而且有害於性命。不得性命之眞。良可嘆也。故嘗論之。人在母腹。呼吸相含。是以母之性命爲 性命。而非自爲性命。至於出胞斷蔕。而後自爲性命。然亦非眞常之性命也。必于自爲性命中。而養成乾元面目。露出一點眞靈。形依神。形不壞。神依性。神不滅。知性而盡性。盡性而至命。乃所謂虛空本體。無有盡時。天地有壞。這箇不壞。而能重立性命。再造乾坤者也。故道家不知此。則謂之傍門。釋氏不知此。則謂之外道。又焉能合天地之德。而與太虛同體哉。(噫!)至此而性命 之說。無餘旨矣。
死生說
大衆好生惡死。以莫識死生。故生從何來。死從 何去。徒在生前奔馳。謀作。致大虧生道。不得逍遙。故于死後渺茫淪落。不戡破死門。竟墮輪轉。所以仙佛出世。汲汲以一大事因緣。使人知去 來處。徐徐引出生死苦海。易繫曰原始要終。故知死生之說。盖無始之始。强名乹元。卽本來妙覺。無終之終。强名道岸。卽無餘湼槃。生而生也。而其所以生者。固在於此。至死而死也。而其所以不死者。亦在於此。此而不知。則未有不隨生而存。隨死而亾者。沉溺惡道。出没無期。生則是第八識神。阿頼耶主之。死亦是第八識神。阿頼耶主之。投胎則此識先來。捨身則此識後去。故 曰去後來先作主公。經頌曰。善業從下冷。惡業從上冷。二皆至於心。一處同時捨。當此之際。如生龜解殻。活蟹落湯。地水火風。各自分散。而神旣離形。但看世界與潑墨相似。東西莫辯。上下不知。只見有緣之處。一點妄明。見明色發。明見想成。流愛爲種。納想爲胎。入母中宮。禀氣受質。氣則頓具。四大。漸成。諸根。心則頓具四藴。漸成諸識。十月胎完。及期而育。地覆天翻。人驚胞破。如行山巓。蹶仆之狀。頭懸足撑而出。囫㘞一聲。天命眞元。著於祖竅。晝居二目。而藏於泥丸。夜潜兩腎。而蓄於丹鼎。乳以養其五臟。炁則冲乎 六腑。骨弱如綿。肉滑如飴。精之至也。視而不瞬。哮而不嗄。和之至也。此乃赤子混沌。純靜無知。屬陰坤卦。自一歲至三歲長元炁六十四銖。 一陽生乎復卦。至五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 二陽生乎臨卦。至八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 三陽生乎泰卦。至十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 四陽生乎大壯。至十三歲又長元炁六十四。 銖。五陽生乎夬卦。至十六歲又長元炁六十 四銖。六陽是爲乾卦。盗天地三百六十銖之 正炁。原父母二十四銖之祖炁。共得三百八十 四銖。以全周天之造化。而爲一斤之數也。此時 純陽旣備。微陰未萌。精炁充實。如得師指。脩煉性命。立可成功矣。自此以後。欲情一動。元炁卽泄。不知禁忌。貪戀無已。故由十六至二十四歲。耗元炁六十四銖。應乎姤卦。一陰初生。品物 咸章。淳澆朴散。去本雖未遠。履霜之戒。已見。於初爻。若勤脩煉。可謂不遠復者矣。至三十二歲。耗元炁六十四銖。應乎遁卦。二陰浸長。陽德 漸消。欲慮蜂起。眞源流蕩。然而血氣方剛。志力果敢。若勤脩煉。則建立丹基。亦易爲力。至四十歲又耗元氣六十四銖。應乎否卦。天地不交。 二氣各復其所。陰用事於内。陽失位於外。若勤 脩煉。則危者可安。亾者可保。至四十八歲又耗元炁六十四銖。應乎觀卦。二陽在外。而陽德 微重。陰上行而陰氣盛。若勤脩煉。則可抑方盛之陰柔。扶向微之陽德。至五十六歲又耗元氣 六十四銖。應乎剝卦。五陰並升乎上。一陽將 反乎下。陰氣橫潰。陽力僅存。若勤脩煉。如續火於將窮之木。布雨於垂槁之苖。至六十四歲。卦氣已週。所得天地父母之元炁三百八十四銖。 而爲一斤之數者。耗散已盡。復返於坤。純陰 用事。陽氣未萌。若勤脩煉。時時採藥。時時栽接。則陰極而能生陽。窮上而能反下。革柔爲剛。返 老爲强矣。於此時不遇至人。汲汲脩煉。雖保餘 年。皆藉榖精。以培後天之精氣。無復有先天之 元炁矣。安能長生不死哉!此所以虛化神。神化 氣。氣化血。血化形。形化嬰。嬰化童。童化少。少化壯。壯化老。老化死。死復化爲虛。虛復化爲神。神復化爲氣。氣復化爲物。化化不間。猶環之無窮。夫萬物非欲生。不得不生。萬物非欲死。不得不 死。任他塵生塵滅。萬死萬生。不能脫離苦海。刧刧生生。輪廻不絶。無終無始。如汲井輪。三界凡夫。無一不遭此沉溺。故世人莫知生從何來。盍 叅父母未生前。死從何來。知來然後知生處。世人莫問死從何去。盍叅魂遊魄降後。生從何去。知去然後知死。處死之機。由於生。生之機。原於死。無死機不死。無生機不生。生死之機。兩相關。世人所以有生死。生死之機不相關。至人所以 超生死。有生死者身也。無生死者心也。敦復則心生。迷復則心死。故仙佛愍之。說一切衆生。具有本來一靈眞覺。但昏惑不見。使天命之性。浪化遷流。轉轉不悟。而世世墮落。失身於異類。透靈於别殻。至眞性根。不復於人。我當以聖道。令衆生永離妄想。能致自身如仙家之長生。佛氏 之不死云。
邪正說
大道生天生地。天地生人生物。天地人物。一性同體。天有陰陽。地有剛柔。物有牝牡。人有男女。有陰陽斯有日月星辰。有剛柔斯有山川草木。 有牝牡斯有胎卵濕化。有男女斯有配偶生育。 衆生因配偶有媱慾。因生育有恩愛。有媱慾恩 愛。故有魔障煩惱。有魔障煩惱。故有一切苦厄。有一切苦厄。故有生老病死。是以太上藴好生 之德。開度世之門。著經立法。教人返朴還淳。無欲觀妙。有欲觀竅。致虛守靜。歸根復命。早復重積。深根固蔕。得一守中。虛心實腹。弱志强骨。挫 銳解紛。和光同塵。專氣致柔。抱一無離。知雄守雌。知白守黑。閉門塞兌。被褐懷玉。窅窅冥冥。其精日生。恍恍惚惚。其精不泄。日生則日長。不泄則不竭。精能化氣。氣能化神。神能還虛。五行不能盗。陰陽不能制。與道爲體。超出天地。此乃老子淸靜無名之道也。至漢魏伯陽眞人。祖金碧 經而作叅同契。始有龍虎鉛汞之名。爰及唐宋 諸仙。叠出丹經燦然橫說竪說。種種異名。載於丹書。不可勝數。究竟本來。無非吐露同出異名之一物耳。盖聖師闡教敷揚。備細詳說。實欲人人領悟。箇箇成眞。殊不知名愈衆而事愈繁。書 愈多而道愈晦。况多爲庾辭隱語。孔竅其門。使學者無鏬縫可入。往往目眩心搖。輙生望溟之歎。幸吾師尹眞人出。欲續大道之一絲。以復無名之古教。於是剪除繁蕪。撮其樞要。掃諸譬喻。獨露眞詮。摽摘正理。按圖立象。不可施於筆者筆之。不可發於語者語之。直指何者是鉛汞。何者是龍虎。何者是鼎爐。何者是藥物。何者謂之採取。何者謂之抽添。何者謂之温養。何者謂之火候。何者是眞種子。何者是眞性命。何者是結胎。何者是了當。歴歴發明。毫髪無隱。後之有志於道者。再不爲丹經所惑也。况丹經子書。汗牛 充棟。講理者多。留訣者少。初無下手入門。次無採藥結胎。未無極則歸着後人不識次序。如何凑泊得來。不免有攙前越後之差。首顚尾倒之亂。學道一生。不得其門而入者多矣。間有入門者。而不知升階。有升階者而不知登堂。有登堂者而不知入室。是以次苐工夫。乃脩眞之首務。豈可缺焉。予最愛藏經中四句倡曰。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世尊亦曰度盡衆生。然後作佛。區區由是發一念慈悲。罄將師投秘訣。徹底掀翻。滿盤托出。以籲徠後之有緣。復返天界。而不 沉溺於苦海中者。此予之心也。其一曰涵養本原。救護命寶。其二曰安神祖竅。翕聚先天。其三曰蟄藏氣穴。衆妙歸根。其四曰天人合發。採藥歸壺。其五曰乾坤交媾。去鑛留金。其六曰靈丹入鼎。長養聖胎。其七曰嬰兒現形。出離苦海。其八曰移神內院。端拱冥心。其九曰本體虛空。超出三界。於中更有鍊形。結胎。火候等諸心法。以全九轉還丹之功。大道口訣。至此吐露盡矣。今之道者。峩冠方袍。自足自滿。不肯低情下意。求師指授。大道次苐。惟只以盲引盲。趨入傍蹊曲徑。豈知道法三千六百。大丹二十四品。皆是傍 門獨此金丹一道。是條脩行正路。除此之外。再無别途。可以成仙作佛也。故法華會上世尊指曰。唯此一事實。餘二卽非眞。尹眞人曰九十六種外道。三千六百傍門。任他一切皆幻。只我這些是眞。雲房眞人曰道法三千六百門。人人各執一苖根。誰知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千六百門。盖玄關大道。難遇易成。而見功遲。傍門小術。易學難成。而見效速。是以貪財好色之徒。往往迷而不悟。其中有好爐火者。有好彼家者。有視頂門者。有守臍蔕者。有運雙睛者。有守印堂者。有摩臍輪者。有搖夾脊者。有兠外腎者。有轉轆轤 者。有三峰採戰者。有食乳對爐者。有閉息行氣者。有屈伸導引者。有三田還返者。有雙提金井者。有晒背卧冰者。有餌芝服术者。有納氣嚥津者。有内視存想者。有休粮辟榖者。有忍寒食穢者。有搬精運氣者。有觀鼻調息者。有離妻入山者。有定觀鑒形者。有熊經烏伸者。有餐霞服氣者。有長坐不卧者。有打七煉魔者。有禪定不語者。有齋戒斷味者。有夢遊仙境者。有默朝上帝者。有宻呪驅邪者。有見聞轉誦者。有食已精爲還元者。有捏尾閭爲閉關者。有鍊小便爲秋石者。有採女經爲紅鉛者。有扶陽用胞衣而煉紫 河車者。有開關用黑鉛而鑄雌雄劍者。有閉目冥心而行八段錦者。有吐故納新而行六字氣 者。有面壁而志在降龍伏虎者。有輕擧而思以駕鳳驂螭者。有呑精嚥華以翕日月者。有歩罡履斗以窺星辰者。有依卦爻之序。而朝屯暮蒙者。有售黃白之術。而燒茆弄火者。有希慕長生不死者。有馳志白日飛昇者。有着相執而不化者。有着空流而不返者。有持戒定慧而望解脫者。有袪貪嗔痴而思淸靜者。有生而願超西域者。有死而願登天堂者。似此泯泯棼棼。難以悉擧。道釋者流。執此一術一訣。便謂金丹大道。止 於是矣。(吁)此輩如管中窺豹。井底觀天。妄引百端支離萬狀。卒將至道破段分門。以迷指迷。盲修瞎煉。不肯自思已錯。更將錯路教人。是以王良器作破迷歌。陳泥丸作羅浮吟。鍾離翁作正道歌。歴擧傍門諸術之非。以救錯行邪徑之失。也於中亦有數條。可以攻疾病。捄老殘。益算延年。住世安樂。間或亦有超脫者。不過成箇蓬島仙羅漢果耳。故傅大士云。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此乃小乘功夫。不合大道全體故張平叔云。學仙須是學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盖金丹之道。簡而不繁。以虛無爲體。以淸靜爲用。有作 以成其始。無爲以成其終。從首至尾。並無高遠難行之事。奈何世人。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背明投暗。不亦惑乎?夫金者堅之稱。丹者圓之喻。是人毘盧性海。乾元面目。世尊名之空不空如來蔵老君號之玄又玄衆妙門以 此而言道。謂之無上至尊之道。以此而言法。謂之最上一乘之法。三教聖賢。皆從此出。修行正路。孰有正於此哉?子之本懷。正欲乘此皇極昭明之世。與羣生同種乾元之因。共結龍華之伴。故作此說。而挽邪歸正。併吾師所授諸圖訣竅。明明指出。俾諸學者印證丹經。一覽而無疑矣。
(普照圖)
(反照圖)
(時照圖)
(內照圖)
普照圖之上一層者。直指心源性海之竅。中一層者。直指黃中正位之竅。下一層者。直指關元氣海之竅。此謂前三關也。返照圖之下一層者。指出尾閭太玄 之竅。中一層者。指出夾脊雙關之竅。上一層者指出天谷泥丸之竅。此謂後三關也。丹陽云。前三三。後三三。收拾起。一擔擔。是此義也。時照圖者。發明陽升陰降之機。四象環中之妙。内照圖者。指示五臟六腑。二十四椎。任督兩脉。使内觀者。知有下手處。若人不明竅而言修。猶人未能立而言行也。從古諸仙皆口口 相傳。心心相授。不敢明將此竅示人。是懼泄天機之故耳。吾師尹公開佛之正知見。等衆生如一子。繪此四圖。接引後之迷者。意在普度有緣。同出生死苦海。
(太極圖)
太極發揮
大哉吾身之太極。生生化化。與天地終。長生不化。超出天地。戒傷生。忌惡化。可以盡年。可以令終。絶其生。斷其化。可以長生。可以不死。盡年令終。與凡夫異。長生不死與仙佛同。兩者皆從太極中出。而作用不同。人皆知太極。在未有天地萬物之先。而不知旣有天地萬物。各有太極具 焉。太極有時候。有眞種。未有天地萬物之太極。在戌亥二會。有此二會。太極斯有一元造化。每年太極在九月十月。有此兩月。太極斯有一年造化。每月太極在二十六至三十。有此五日。太極斯有一月造化。每日太極在戌亥二時。有此 二時。太極斯有一日造化一時太極在窈窈冥 冥二候。有此二候。太極斯有一時造化。動物太極。在宿蟄孕字。植物太極。在歸根結實。人身太極。在晏息窈冥。交媾結胎。交媾有時。調養有法。不傷太極。此盡年令終。斷絶淫慾。時入窈冥。保完太極。此乃長生不死。盡年令終之道。亦有毁壞。長生不死之道。可以成仙。可以作佛。終無毁壞。豈直異於凡夫别於草木禽獸云乎哉!
(中心圖)
此圖直指人心。虛靈不昧一竅。而説這箇竅。元是廓 然無際。神妙莫測的。元是渾然大中。不偏不倚的。元是粹然至善。純一不雜的。昭昭乎。本是圓明洞徹而 無礙。以爲有。不覩不聞。奚所有也。以爲無。至靈至神。未嘗無也。本無方所。亦無始終。未有天地萬物之先。這箇元是如此。旣有天地萬物之後。這箇只是如此。 至無至有。至有至無。乃乾坤之靈體。元化之玄樞。人人性命之本原。天下萬物萬事之大本。太易所謂太 極四象八卦。皆由此出。大舜之謂中。孔子之謂一。帝王之授受。聖賢之相傳。明此便是克明峻德。知此便 是知易。見此便是見道。立此便是立天下之大本。通 此性由我盡。命自我立。造化盡在我矣。
(火龍水虎圖)
火龍水虎説
夫黑鉛水虎者。是天地發生之根。乃有質而有 氣也。紅鉛火龍者。是天地發生之本。乃有氣而無質也。有質者。眞鉛也。太陰。月之精也。爲天地萬物育形之母。無質者。眞汞也。太陽日之光也。爲天地萬物發生之父。鉛汞之體。互相孳胤。循環不絶。可謂生天生地生萬物之祖宗也。古之 至人。知神物隱於此。假法象而採取太陰之精。設鼎器而誘會太陽之氣。使歸神室。混混相交。交合不已。孳産無窮。而木中生魂。金中生魄。魂魄凝然。化爲鄞鄂。交結百寶。名曰金液還丹。
(日烏月兎圖)
日烏月兎說
日者陽也。陽内含陰。象砂中有汞也。陽無陰則不能自耀其魂。故名曰雌火。乃陽中含陰也。日中有烏。卦屬南方。謂之離女。故曰日居離位反爲女。月者陰也。陰内含陽。象鉛中有銀也。陰無陽則不能自熒其魄。故名曰雄金。乃陰中含陽也。月中有兎。卦屬北方。謂之坎男。故曰坎配蟾宮却是男。無漏云。鉛求玉兎腦中精。汞取金烏心内血。只驅二物結成丹。至道不繁無扭揑。悟眞云。先把乾坤爲鼎器。次摶烏兎藥來烹。旣驅二物歸黃道。爭得金丹不解生。二物者。一體也。
(大小鼎爐圖)
大小鼎爐說
凢修金液大丹。必先安爐立鼎。鼎之爲器。匪金匪鐵。爐之爲具。匪玉匪石。黃庭爲鼎。氣穴爲爐。黃庭正在氣穴上。縷絡相連。乃人身百脉交會之處。鼎卦曰正位凝命是也。此謂之小鼎爐也。乾位爲鼎。坤位爲爐。鼎中有水銀之陰。卽火龍性根也。爐内有玉蘂之陽。卽水虎命蒂也。虎在下。爲發火之樞機。龍居上。起騰雲之風浪。若爐内陽升陰降無差。則鼎中天魂地魄留戀。靑龍與白虎相拘。玉兎與金烏相抱。火候調停。煉成至寶。故靑霞子曰。鼎鼎非金鼎。爐爐非玉爐。火從臍下發。水向頂中符。三姓旣會合。二物自相拘。固濟胎不泄。變化在須臾。此謂之大鼎爐也。
(内外二藥圖)
内外二藥說
凢修煉者先修外藥。後修内藥。若高上之士。夙植靈根。故不煉外藥。便煉内藥。内藥無爲無不爲。外藥有爲有以爲。内藥無形無質而實有。外藥有體有用而 實無。外藥可以治病。可以長生久視。内藥可以超越。可以出有入無。外藥外陰陽往來。内藥内坎離輻輳。以外藥言之。交感之精。先要不漏。呼吸之氣。更要微微。思慮之神。貴在安靜。以内藥言之。煉精者煉元精。抽坎中之元陽也。元精固。則交感之精自不洩漏。煉氣者煉元氣。補離中之元陰也。元氣住。則呼吸之氣自不出入。煉神者煉元神。坎離合體。而復乾元。元神凝。則思慮之神自然泰定。内外兼修。成仙必矣。
(順逆三關圖)
順逆三關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所謂順去生人生物。今則形化精。精化氣。氣化神。神化虛。此所謂逆來成佛成仙。初關煉精化炁者。要識天癸生時。急急採之。採時須以徘徊之意。引火逼金。所謂火逼金行顛倒轉。自然鼎内大丹凝。中關煉氣化神者。乘此火力熾盛。駕動河車。自太玄關。逆流至天谷穴。炁與神合。然後下降黃房。所謂乾坤交媾罷。一點落黃庭。上關煉神還虛者。守一抱元。以神歸於毘盧性海。盖三關自有爲入無爲者。漸法也。修上一關兼下二關者。頓法也。若徑做煉神還虚者。工夫到虚極靜篤時。精自化氣。氣自化神。卽關尹子忘精神而超生之旨也。
(盡性了命圖)
盡性了命說
丹田喻日。心中元性喻月。日光自返照月。盖交會之後。寶體乃生金也。月受日氣。故初三生一陽者。丹旣居鼎。覺一點靈光。自心常照。而無晝夜。一陽生於月之八日。而二陽産矣。二陽者。丹之金氣少旺。而元性又少現。自二陽生之於望。而三陽純矣。三陽純者。是所謂元性盡現。而如月之圓也。月旣圓矣。十六而一陰生。一陰者。性歸於命之始也。自一陰生至於月之二十三。而二陰産矣。二陰者。乃性歸於命三之二也。自二陰生於月之三十日。而三陰全矣。三陰全乃性盡歸於命也。方其始也。以命而取性。性全矣。又以性而安命。此是性命雙修大機括處。
(真土圖)
真土根心說
夫天之氣之所從生者。盖藴於天地之土。中而無盡 蔵也。人之氣之所從生者。盖藴於人身之土。中而無盡蔵也。故仁義禮智之根。根於心。猶草木之根。根於土。草木之根。根於土。自然暢茂而條達。仁義禮智之根。根於心。自然生色而晬面。孟子曰居移氣。養移體。大學曰心廣體胖。心旣廣矣。體復胖矣。而謂病之不去。體者妄也。至若枝葉之或憔悴而枯槁也。則又如之何。亦惟直從於其根焉而培之。而漑之。培之漑之而生意有不復息乎。蓋草木之根病。則枝葉病。若人之心。猶草木之根也。心病則身病。心不病則身不病。故身病由於心病。而體胖數語。乃去病之聖藥也。
(魂魄圖)
魂魄說
鬼云爲魂。鬼白爲魄。云者風。風者木。白者氣。氣者金。風散故輕淸。輕淸者魄從魂升。金風故重濁。重濁者。魂從魄降。故聖人以魂運魄。衆人以魄攝魂。魂晝寓 目。魄夜舍肝。寓目能見。舍肝能夢。夢多者魄制魂。覺多者魂勝魄。盖因魄有精。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五者運行不已。所以我之眞心發動 造化幾億萬歲。未有窮極。夫核芽相生。不知其幾萬 株。天地雖大。不能芽空中之核。雌卵相生。不知其幾萬禽。陰陽雖妙。不能卵無雄之雌。是以聖人。萬物之來。對之以性。而不對之以心。性者。心未萌也。無心則無意。無意則無魄。無魄則不受生。而輪迥永息矣。
(蟾光圖)
蟾光說
太虚寥廓。皓月粲然。雪浪飜騰。金蟆吐耀。人見月之所以明。而日金精盛則月明焉。孰知金之 所以生者。自月而産也。人見金之産於月。而不知月之明。本出於日也。月者。喻元性也。水喻坎宮也。金蟆者。喻一點眞陽之竅也。元性喻月。性之用也。性之初見。圓陀陀。光爍爍。狀似流星。盖氣質之性稍息。而元陽眞性就見。如雲開則月 現。霧散則晹輝。纔見此物。分明便是元氣産矣。速急採取。譬之見賊便促。毋令再逸。收歸於鼎器之中。則一點元氣蟾光。終不可得而出矣。
(降龍圖)
降龍說
離日爲汞。中有已土。強名曰龍。其形獰惡。主生人殺人之權。專成佛成仙之道。威能變化。感而遂通。雲行雨施。品物流形。乾之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子曰。龍德而正中也。世人不悟此龍。生生之功。每服其害。若人悟而畏之。調而馭之。則能降此獰惡之龍。而積至精之汞。降之者。制其心中眞火。火性不飛。則龍可制。而有得鉛之時。故曰不積汞。何以取其鉛。不降龍。無以伏其虎。且眞鉛眞汞。未易相投。而眞虎眞龍。亦難降伏。學道者。若能了得這箇字。其他事皆末務也。
(伏虎圖)
伏虎說
坎月爲鉛。中有戊土。強名曰虎。其形猖狂。雖能傷人殺人。却藴大乘氣象。舉動風威。叩之則應。含弘光大。品物資生。文王重易曰。履虎尾。不咥人享。又曰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孔子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若人悟而畏之。馴而調之。則能伏此猖狂之虎。以産先天之鉛。伏之者。伏身中眞水。水源至淸。則虎可伏。而無咥人之害。故歴代聖師。以降龍爲煉已。以伏虎爲持心。是以純陽翁云。七返還丹在人。先湏煉已待時。紫陽翁云。若要修成九轉。先須煉已持心。皆此義也。
(三家相見圖)
三家相見說
身心意謂之三家。三家相見者。胎圓也。精氣神謂之三元。三元合一者。丹成也。攝三歸一。在乎虚靜。虚其心。則神與性合。静其身。則精與情寂。意大定。則三元混一。情合性。謂之金木併。精合神。謂之水火交。意大定。謂之五行全。然而精化爲炁者。由身之不動也。炁化爲神者。由心之不動也。神化爲虚者。由意之不動也。心若不動。則東三南二同成五也。身若不動。則北一西方四 共之也。意若不動。則戊已還從生數五也。身心意合。則三家相見。結嬰兒也。
(和合四象圖)
和合四象說
四象者。靑龍白虎朱雀玄武也。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龍木生火。同屬乎心。心者。象帝之先。靈妙本有中之真無也。心若不動。則龍吟雲起。朱雀歛翼。而元氣聚矣。虎金生水。同係乎身。身者。歴劫以來。淸淨自無中之妙有也。身若不動。則虎嘯風生。玄龜潛伏。而元精凝矣。精凝氣聚。則金木水火。混融於眞土之中。而精神魂魄。攢簇於眞意之内。眞意者。乾元也。乃天地之母。陰陽之根。水火之本。日月之宗。三才之源。五行之祖。萬物頼之以生成。千靈承之以舒
翻页 [1] [2] [3] [4] [5]
相关古籍善本
*老子道德經註 [文]
*群仙要語 [文]
*老子河上公注2卷 [文]
*錦身機要3卷 [图/文]
*二六功課不分卷 [图/文]
*養生膚語不分卷 [图/文]
*攝生消息論不分卷 [图/文]
*老子道德經註 [文]
*群仙要語 [文]
*老子河上公注2卷 [文]
*錦身機要3卷 [图/文]
*二六功課不分卷 [图/文]
*養生膚語不分卷 [图/文]
*攝生消息論不分卷 [图/文]
*老子道德經註 [文]
*群仙要語 [文]
*老子河上公注2卷 [文]
*錦身機要3卷 [图/文]
*二六功課不分卷 [图/文]
*養生膚語不分卷 [图/文]
*攝生消息論不分卷 [图/文]
友情链接:  苏ICP备12007479号-2 |